转自微医讯
王文璋教授受邀参加2017日本胸心血管外科年会
心脏是惟一一个片刻不可以休息的器官,当人类生命开始在母体胚胎里孕育时,心脏就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而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使本来不堪重负的心脏雪上加霜,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健康的心,快乐人生"是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被喻为人体的“发动机”。心脏正中切口术后发生纵膈和胸骨的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是1%—5%。尤其在感染急性期,胸骨裂开、深部纵隔感染、累及纵隔内重要脏器,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死亡。据统计,急性胸骨裂开纵隔感染病死率可高达25.8%-52%。因此,心脏术后纵膈和胸骨感染是医学界面临的一道难题。
王文璋教授在日本胸心血管外科 2017年会上做精彩发言
探索创新 勇攀医学(zui)险峰
术后纵膈和胸骨感染不仅严重危及着患者的生命,而且也困扰着心胸外科医生们的恻隐之心。他们希望患者健健康康地出院,为这台成功的外科手术画上圆满的句号。还好这道医学难题已被心胸外科专家王文璋教授破解了。他凭借30多年积累起来的渊博学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创新了手术方法,将心脏术后纵膈和胸骨感染愈合提高,赢得了众多患者的赞誉,也获得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自从1957年胸骨正中切口的入路方式成为开放性心脏手术的标准术式以来,给无数心血管外科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任何事情都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每年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多达几十万例,术后胸骨感染和纵膈感染往往需要做第二次甚至多次手术,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导致感染死亡。
心脏术后纵膈和胸骨感染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首先,因为心脏术后纵膈和胸骨感染只是心脏术后并发症中的一种,它似乎不足以与大型的心脏手术相提并论,因此长时间以来并未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医学专家们并未将它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加以研究,当然也更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其次,心脏术后纵膈和胸骨感染的治疗比较复杂,需要普外科、胸外科等跨学科的知识功底与临床经验,其高门槛和多学科交叉也使得众多医生望而却步。面对严峻的现实,王文璋教授看到的是挣扎在死亡线上患者恳求与期待的目光,心中思考的是如何破解心脏术后纵膈和胸骨感染这道世界医学界长久以来的未解之谜。
(zui)初王文璋教授想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来寻求解决办法,但可供借鉴的经验实在有限。于是,他遍访名医名院外科的专家。经过五年多的不懈探索,他博采众长,突破了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采用了彻底清创的方法,大胆改良了传统的术式,采用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取得了心脏术后纵膈和胸骨感染研究的重大进展,而远远高于国际水平。
王文璋教授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
妙术仁心 镇守(zui)后一道生死线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王文璋教授总是把患者放在位,积极施救,(zui)终使他们转危为安。2006年一位7岁的花季女孩康某被确诊为先心病,术后切口一直没愈合,流脓长达7年之久。这7年来,辗转很多家医院都没治好,孩子承受着太多痛苦,家里也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2013年1月,经人介绍找到王文璋教授。王教授给康某认真地做了检查,耐心地了解了病情,入院3天后王教授亲自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15天就康复出院了,回到了她久别的校园。
在近年来的接诊中,高龄危重患者越来越多,这类患者手术风险极大。有一位73岁的男性患者在实施冠脉搭桥术后2周,切口破溃流脓3天,胸部正中可见长约30厘米手术切口裂开,可见到心脏跳动及脓液溢出,而且又有多种合并症,生命垂危。王文璋教授了解病情后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实施了胸骨及纵隔感染清创、死骨摘除、钢丝拆除、胸大肌肌瓣转移纵隔引流术,术后又闯过了种种难关。经过王教授的精心治疗,这位曾命垂一线的患者,一个月后终于康复出院。
像这样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遍布全国各地。王文璋教授用其精湛的医术把众多垂危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用一颗仁爱之心换来了无数患者的新生。在笔者约见的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见到了5位慕名而来的患者。在王文璋教授这里,患者永远是位的,我们的访谈也因此中断了5次。王教授对患者的关怀无微不至,甚至亲自安排预约会诊、拍片等事宜,生怕他们走冤枉路、花冤枉钱。能让更多的患者摆脱术后的危险与痛苦,重新获得健康、幸福、有尊严的生活,是王文璋教授的期许!
素有胸骨、纵膈感染患者“守护神”之称王文璋教授,以稳、准、轻、快、巧,将手中的柳叶刀升华成了一门临床艺术。也正是凭借着这一独门绝技,承担起了心胸外科手术护航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