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分类:继发孔型缺损、原发孔型缺损,其中以前者居多,后者心内畸形较为复杂。房缺怎么办,燕达医院心脏中心采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缺。
燕达医院心脏中心专家提示,房间隔缺损一般在婴儿期症状较轻,因此很多时候不易早期发现。此外房间隔缺损大小不等,其中多为单个,对于部分可为多个或筛孔状。房间隔缺损症状,随缺损大小而有区别,小于5mm缺损为小型房间隔缺损,小型房间隔缺损且左向右分流量少者可长期无症状,生长发育状况与常人相同,很多小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成年后才出现症状。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确定房缺大小
全麻或局麻下,经皮股静脉穿剌,各心腔全套血液动力学检查包括压力、血氧饱和度检测。
四腔位行右上肺静脉造影以确定房间隔缺损大小,并与食道超声或经胸超声结果相比较。然后用球囊测量导管跨房间隔缺损以稀释造影剂扩张球囊,球囊两侧二凹陷点间的距离为房间隔缺损伸展直径。同时在透视及食道超声下测量。
再以同样量造影剂在体外扩张球囊,用测量板测量轻度变形时的球囊直径。
通过以上三者结果,综合判断后确定(zui)后的伸展直径。
手术操作
选择腰部直径等于或大于房间隔缺损伸展直径 1~2mm的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装置经股静脉途径在长输送鞘内推送,在透视及食道超声监视下先在左房内释放左侧盘,回撤系统,使腰部卡于房缺,然后释放右盘。一旦确认位置正确,则释放装置。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优势: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虽然具有较好的美观、创伤小、避免体外循环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是仍有可能在治疗房间隔缺损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栓塞、血管损伤、甚至心脏穿孔,而且主要的是介入性导管术使用有极大的局限性,年龄小或者大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都无法使用。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症:
年龄:通常≥3岁。
直径4-35mm的Ⅱ孔型左向右分流性ASD,病理分型为中央性。
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房间隔的直径大于所选用的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适合用此先心病介入治疗法。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的ASD病人(左向右分流),适合用此先心病介入治疗法。
二尖瓣成形术后的明显左向右分流者。
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伴有一定肺动脉高压,但经封堵试验肺动脉压力下降大于原压力20%以上者,适合用此先心病介入治疗法。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项及肝、肾功能。
做好皮试(青霉素、普鲁卡因、碘过敏试验)。
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区域备皮。
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
术前4小时禁食、水,不禁药。
术前30分钟应召安定10MG肌注。
燕达医院心脏中心专家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注意:
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以下表现:烦躁不安,面色紫绀,皮肤黏膜出血,尿色呈酱油色或肉眼血尿。若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复查超声心动图确定有无分流及残端分流。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输血补液,碱化尿液,腰部热敷,病情允许适当饮水,必要时做好抢救和二次开胸手术的准备。
直视下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 术封堵器放置稳固、确实。
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封堵器移位或脱位的概率。
但为防止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应嘱患儿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和强体力劳动。
若发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严重残端分流可在体外循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