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08
药物引起肝脏损害,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过程,可以分为预见性和非预见性的两大类。临床上非预见性的药物性肝病比预见性的更为多见,原来对非预见性的药物导致的肝脏损害归咎于个体差异或特异性变态反应,其实是药物在肝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产物。
发布时间:2013-11-08
肝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乙肝。其实,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仅是病毒性肝炎这一类中(zui)常见的一种而已,在肝炎大家族里,还有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几大类。
发布时间:2013-11-08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肝脏负责解毒,但本身也会中毒,由于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所谓的药物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3-11-08
使用过多的洗衣剂会导致肝脏病等。不少人认为衣服太脏,或是认为洗涤剂便宜,往往过量使用洗涤剂。认为越多洗衣剂就能使衣服越干净。然而漂洗时间不够,衣服上常常残留洗涤剂,会导致肝病。洗涤剂大多都是烷基苯类化合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还会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肝病。
发布时间:2013-11-08
药物性肝硬化,重点在于预防,预防早期的药物性损伤,如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定肝功能,对已经存在的肝病或肾病患者,更应监测用药期间的肝功能变化。对一度有药物性肝损害史者,应避免再度使用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于药物性慢性活动肝炎或肝纤维化,应及早应用抗纤维化
发布时间:2013-11-08
药物引起损害可分为可预测性(通常是剂量相关性)和非预测性(或特异体质,常与剂量无关)。可预测性损害可复制动物模型,常损伤到肝小叶某些特定部位,由于与剂量有关,因而称这类药物为“直接肝毒性”药物。
发布时间:2013-11-08
药物性脂肪肝多为高脂血症性脂肪肝,这类病人可单纯通过饮食疗法而获得痊愈。饮食以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素为主。尽量多食香菇、芹菜及山楂等以达到降血脂,减少肝脏脂肪沉积之目的。
发布时间:2013-11-08
药物性脂肪肝主要是大泡性脂肪肝,组织学所见为肝细胞内含单个、大的脂滴,将胞核挤向周边,肝细胞的外观如同脂肪细胞样,如皮质激素引起的脂肪肝则具有上述特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与肝脏释放脂质的功能障碍有关。
发布时间:2013-11-08
肝炎型: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病毒性肝炎,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前驱症状。但病程中无发热,肝脏肿大,胆有压痛。严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现,可并发肝昏迷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