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30
胃息肉发生率随年龄增加上升,大约2/3的息肉出现在60岁以上的人群。很多胃息肉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的地区人群胃息肉发病率也比较高。大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至80岁可达30%~40%,结肠息肉
发布时间:2013-10-18
胃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有并发症时才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于幽门部的有蒂息肉可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体位改变后症状可缓解。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因而可有相应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3-10-18
多数结直肠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便秘、腹痛及肿物自肛门脱出和贫血等。
发布时间:2013-10-18
由于胃息肉引起的症状较少,故息肉切除的主要意义在于全切除后活检,以排除有无小的癌变灶,预防癌变。随着内镜下息肉切除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多数学者主张对胃息肉应积极进行内镜下切除。
发布时间:2012-10-18
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通过x 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被发现。胃息肉发生炎症时,则有胃炎样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息肉发生在贲门部时有吞咽阻挡感。
发布时间:2012-10-18
如果胃镜检查确定已经有胃息肉,建议进行切除。现代医学的发展,微创技术的提高,胃内息肉的切除不是很痛苦,可以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方法根据当地医院的条件来选择即可。
发布时间:2012-10-18
所谓胃肠道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胃或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名称仅表示肉眼外观,并不表示病理性质。胃肠道息肉以大肠(zui)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其大小直径可自2毫米至20毫米以上不等。
发布时间:2012-10-18
消化道是息肉的好发部位,可见于食道、胃、胆囊、小肠和大肠,其中又以胃、胆囊和大肠为多见。消化道息肉好发于中老年人,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七十年代以来,由于X线、B超以及内窥镜等检查技
发布时间:2012-10-18
十二指肠息肉可见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由于息肉生长部位常与胆胰引流系统有密切关系,十二指肠肠腔相对较小,故常引起各种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黄疸等,少数绒毛状腺瘤可引起腹泻,息肉压
发布时间:2012-10-18
胃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有并发症时才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于幽门部的有蒂息肉可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体位改变后症状可缓解。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因而可有相应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