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呼吸系统感染的种类和病原微生物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及胸膜腔等。呼吸系统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感染,气管以上部位的感染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及其以下部位的感染可统称为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习惯上也称为肺部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感染途径可分为流行性、吸入性和血源性;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炎又可进一步分为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按获得感染的场所又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细菌是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也是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真菌等。
二、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一)痰标本涂片及培养
痰标本作涂片镜检和培养是诊断呼吸系统感染病原(zui)常用的和无创性的方法。但痰液易被上呼吸道定居菌污染,或痰中细菌分布不均,从混杂菌群中分离致病菌不易和以前用过抗生素治疗亦影响痰液检查的结果。为了取得合格的痰标本,可嘱病人以无菌盐水漱口2~3次,作深咳,无痰的病人以3~10%高渗盐水雾化后深咳,留取脓性痰,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痰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筛选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多核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1:2.5),接种作半定量培养。涂片油镜检查见到典型形态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有诊断价值。
(二)特殊的有创性检查技术
气管针刺抽吸术(TTA)、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防污染毛刷(PSB)、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F)、经支气管活组织检查、胸腔镜检查、经皮穿刺肺活检和开胸肺活检等有创性检查,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衡量操作的利弊、考虑病人的基础疾病和预后等情况才慎重选用。
(三)检测结果诊断意义的判断:
(1)确定:①血或胸液培养到病原菌;②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标本培养到病原菌浓度≥105cfu/ml(半定量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104cfu/ml(+--+)、防污染毛刷样本(PSB)或防污染BAL标本≥103cfu/ml(+);(2)有意义:①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②合格痰标本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③入院3 天内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四)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与临床意义
药敏结果判定采用三级划分制:
①高度敏感(S):细菌感染用常规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称这种细菌对该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即常规剂量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浓度超过该细菌(zui)低抑菌浓度(MIC)的5倍以上;②中度敏感(M):当细菌感染仅在用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才有效或细菌处于体内抗菌药物浓缩的体液如尿液、胆汁中才被抑制时,称这种细菌对该抗菌药物中度敏感。即常规剂量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该细菌的MIC;③耐药(R):细菌感染在用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称这种细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即大剂量用药时的平均血浓度达不到细菌的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