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总是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医生,我的病已经很久了,不需要治疗”。“我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不需要再治疗”。作为一名医生,你总是喋喋不休地,日复一日地告诉每位这样的患者“久病不治是不对的”。“年纪大了,不是您放弃生存的理由”。总会有一些患者能够理解,并得到重生的机会。
心内二科就有这样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现年88岁, 5年前开始出现头晕症状,无任何伴随症状,活动后逐渐缓解,当时测量血压正常范围内,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自此开始,老奶奶就带着这顶“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的帽子生活了5年,病程中多次就诊于多家医院,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后,(zui)低心率达到35次/分,多家医院的医生都建议“起搏器治疗”,但老奶奶均以“对于生活无明显影响”为由而拒绝手术。入院前10天,在日常活动时,老奶奶出现头晕、乏力症状,并不断加重。老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住进了燕达医院心内二科治疗,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她的(zui)慢心率为34次/分,窦性停搏,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临床表现与心动过缓相关:头晕、乏力、黑蒙、严重时出现晕厥,有时可有心动过速交替出现,表现为心悸、心绞痛。心电图表现为的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与传导阻滞,或有心动过缓-过速交替发作。会有心脏骤停及血栓的风险。
燕达医院心内二科主任谭琛在查看老奶奶的身体情况后认为,起搏器植入是(zui)为适合的治疗手段,可老奶奶依旧拒绝,此时的谭琛主任非常担心老奶奶出院后会随时发生心脏停跳。出于责任心谭琛主任确定拨通老奶奶家属的电话,亲自沟通。老人大女儿的电话拨通了,可是她也是一个心脏病患者,并且年事已高,不能亲自过来;二女儿家的电话也拨通了,可是接电话的不是女儿本人,是外孙女,说她的妈妈患有精神疾患,不能正常与人沟通;(zui)后老奶奶儿子的电话也拨通了,但是由于儿子远在美国,所有事宜只能委托给一位朋友。没有办法的谭琛主任只能多方打听,(zui)终得知了老人的心结所在,原来老奶奶一直担心如果自己的手术失败,家里便无人能照顾已活动不便的老伴。谭琛主任没有放弃对老人的劝说,在耐心细致的劝导下,老奶奶终于有所“妥协”。“这次暂时给予一些药物提升心率,但病情仍可能会再次加重,那个时候就必须接受起搏器治疗。”老奶奶(zui)终听从了谭琛主任的意见。
不幸的是,出院第10天老奶奶不仅头晕、乏力,还伴随黑朦、气短不适,再次来到了心内二科,动态心电图显示器(zui)慢心率为30次/分,(zui)长RR间期4.5秒,老奶奶也欣然接受了起搏器手术。
日前,老奶奶的手术如期进行。术中,谭琛主任先是进行血管穿刺,建立起搏器电极进入通路。右利手,左侧为shou选部位,但老奶奶因为曾经做过左侧乳腺癌治疗术,这一侧的血管入路很有可能意境闭塞,为了降低由于反复穿刺失败带来的痛苦及出血、感染的几率,谭主任决定选择右侧入路,右侧锁骨下静脉顺利完成了穿刺。接下来很顺利的完成了切皮,做囊袋,开始达到手术的关键部位,送入起搏器电极至(zui)优化的部位。首先送入的是心室电极,(zui)优选的位置应该是间隔部位,接近生理性起搏,可是由于高龄,心肌纤维化弥漫,多次测试电极参数均不理想,“该如何?奶奶年龄已高,索性我们就放在右室心尖部吧?”突然有个这样的建议提出来,这个时候,谭琛主任已经是满头大汗,但是依然坚定的说“正是由于年龄大了,纤维化明显,心脏才会容易出现功能下降,如果给予右室心尖部起搏,将会由于左右心室不同步,导致出现心功能不全,越龄高越需要生命的保障!”谭琛主任没有放弃,而是用灵巧的手精细地寻找着心脏的每个部位,犹如大海捞针般,一点一点的寻找、测试,终于在间隔的这个小小部位找到了合适点,电极参数测定的阈值、感知、阻抗均非常好。“非常棒!”手术室里大家兴奋雀跃。这时,谭主任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很顺利的送入心房电极至右心耳,固定电极,连接起搏器,缝合,包扎。至此,老奶奶的手术顺利结束。
手术全程中,老奶奶意识都很清楚,她深切感受到了谭琛主任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科学的严谨。“你就是活菩萨,是你救了我,救了我的老伴!”术后回到病房,老奶奶拉着谭琛主任的手,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
术前心电图:(zui)长RR间期4508秒
术前心电图:(zui)慢心率30次/分
术后心电图:起搏心律
心内二科 胡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