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竟能如此“唯美”
一根直径仅为14Fr(3Fr=1mm)的导管在医生的手中灵活地从股静脉抵达左心耳与左房腔之间,在随后的操作下,导丝延伸出的自膨胀笼状结构支架如花般绽放,精准无误地将左心耳与左房体隔绝。这是5月20日在燕达医院成功实施的一例新型术式——“房颤导管消融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实施手术的是燕达医院心律失常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刘兴鹏教授和谭琛主任。随着封堵的完成,患者卒中复发率大大降低,被控制在1.5%以内。
用刘兴鹏教授的话来说,被定义为血栓发源地的“左心耳”就像阑尾,说没用也有用,说有用也没有。经皮左心耳封堵治疗是指使用特制的封堵器使左心耳封闭,从而达到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目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伤较小、操作简单、耗时较少的治疗方法。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上,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学会/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ACC/HRS/SCAI)的左心耳封堵相关综述起草者之一、David.J.Slotwiner教授称:”左心耳封堵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是个替代终身服用抗凝药的有效方法。这会是美国520万,全球3300万房颤患者的另一有效选择。”
“私人定制”圆满解决患者配合难题
这是一位给大家都添了不少“麻烦”的患者。该患者的主治医生刘兴鹏教授说:“初次见到患者时,她根本在办公室里面坐都坐不住,一直走来走去”。
据了解,这位刚刚过完50岁生日的患者王阿姨(化名)来自山西,具有肥厚型心肌病,自2009年起开始出现阵发性心律失常,至目前为止已有过2次中风发作,而近期的一次中风由于作用在大脑的额前叶,导致了她在性格方面发生改变,变得时而失语、暴躁,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再次与王阿姨见面之后,刘兴鹏表示:“确实有所顾虑,主要是集中在她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度问题。“手术出不得任何差错,依从性好的病人会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力完成相关的“规定动作”,但对于眼前这位一刻都安静不下来的患者,这样的配合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016年5月9日,围绕王阿姨的病情及其特殊性,梅举、刘兴鹏、施海峰、谭琛、宋锴澄,代表着心脏外科、心律失常专科、心内科、心脏麻醉领域专业水平的5位专家在燕达医院进行了深入的会诊分析,终商讨确定出个性化的解决治疗方案: 首先,手术肯定要做——考虑到该患者有长达7年的房颤史,并已由阵发性房颤转为持续性房颤,已出现过脑栓塞,患者的再度脑卒中风险极高,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刻不容缓;其次,手术方案将围绕患者情况进行订制——以房颤射频消融为基础,同时以左心耳封堵技术替代常规的左心耳切除术。
因为常规的外科房颤消融术对患者的术后管理要求更高,比如术后的肺功能锻炼等等。考虑到该患者大多数时间不能够自控,无法正常依从治疗措施,一旦接受外科手术,那么术后恢复期间患者的任何不理智举动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为内科微创手术,通过静脉的穿刺即可完成封堵,对身体损伤较小,恢复起来也比较快。在各位专家的全面考量之下,终于确定了这一“私人订制”式的手术方案。
燕达医院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开展长病程持续性房颤单侧胸腔镜一站式内外科杂交手术的医院。该手术不仅使房颤的治疗率高达90%以上,还可以在术中施行左心耳切除,大程度上消除因房颤而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
用“精准”搭建一座有温度的医患桥梁
所谓“精准”是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综合评估房颤类型、治疗意愿、患者心脏原发疾病及合并疾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 上文中的王阿姨正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精准治疗”的好处。
谭琛主任介绍:“正是由于考虑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我们努力将其术后恢复治疗的风险降低,从手术成功实施到目前患者良好的恢复情况来看,我们为她选择的更为微创的内科导管消融加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适合她,因而也是更好的。
精准治疗是燕达医院心内二科的优势,这种源于技术实力强的个性化诊疗方式,成为患者康复的福音。
自2015年5月8日至今,驻扎在燕达医院心内二科的心律失常团队,已在燕达医院这一国内少有的拥有杂交手术室的医疗平台上顺利完成12台长病程性持续房颤单侧胸腔镜一站式内外科杂交手术,成为中国目前完成此类手术例数非常多的医院,代表了目前房颤领域的前列治疗水平。
据了解,出院后的王阿姨将继续享受科室“综合管理员”也就是““随访护士”的贴心服务,包括术后的定期随访、日常答疑、用药及生活方式的指导等等。
心内二科护理团队:她们将护理服务努力做好。她们的用心、贴心让病区内充满浓浓的温情,让患者感觉自己像是置身在温暖的社会大家庭。(左一为随访护士王凤楠)
据燕达医院心内二科的随访护士王凤楠介绍:“患者在我们这里,除了能够接受优质的治疗,更能体会到我们将心比心的优质型服务,这往往也是他们在离开医院以后所需要的。“是的,疾病虽然终止,但更加长远的关爱与陪伴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