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学科团队的联合护航下,13年的性房颤顺利终止!”5月9日,在河北燕达医院举办的“健康心邻,呵护有道”健康科普宣传季启动仪式上,哈特瑞姆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介绍了“心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手术”一周年的情况,作为目前房颤(zui)高治疗水平的手术,其疗效已经被越来越多患者认可,而燕达·哈特瑞姆心律失常中心组建的多学科团队也在一次次艰难的心脏保卫战中得到成长和历练。
“沉默的杀手”无症状房颤
56岁的李先生(化名)平时很注重健康,每天要坚持走10公里或上健身房慢跑2小时,在外人眼里身体特别棒。13年前,他在做阑尾手术时,心电图检查发现了房颤。李先生记住了这个名词,也开始关注跟房颤相关的新闻,但自己什么不适症状都没有,也就渐渐忘记房颤这回事儿。
直到2015年10月,作为《养生堂》忠实观众的李先生看到刘兴鹏主任做客的一期专门讲房颤的节目,看到了患者老尹因为无症状房颤突发中风,现在仍然一侧偏瘫的真实经历,才意识到房颤的巨大危害。
遗憾的是,李先生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做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但术后3天就又复发,抱着治疗“这块心病”的决心,他找到了燕达·哈特瑞姆心律失常中心。
多学科联合诊疗寻找解决方案
医疗通常很难判断对错,内科和外科都会从各自角度出发,选择自己擅长且熟悉的方法。但事实上,如果内外科医生能认真坐下来就一个病例深入讨论,真正站在患者角度获益的角度,往往得到的才是(zui)适宜的疗法。
这个模式被称为“多学科专家组协作诊疗模式”(MDT),在国外被普遍采用。
燕达·哈特瑞姆心律失常中心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践行这个模式,每每遇到复杂、疑难的病例,大家都会认真讨论,试图找到更个性化、更佳的治疗方案, (zui)大程度上减少误诊误治、过度医疗等现象。
这个多学科专家组包括优秀的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心内科临床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心脏麻醉医生、临床影像专家及专业护理团队。
在仔细听了专家们的分析和介绍后,李先生选择尝试目前房颤治疗专业的术式—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手术。
术中房颤就“戛然而止”
患病长达13年,还有过一次失败的手术经历,这对于燕达·哈特瑞姆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所有医护人员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攻坚战。
术前,团队就制定了严密的作战计划:
“攻方”是以谭琛主任和北京朝阳医院刘兴鹏主任为首的心内科团队以及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梅举主任为首的心外科医生团队;
“策应”是以北京协和医院擅长心血管领域麻醉的宋锴澄大夫;
“保障”则是谭主任带领的内科医生护理团队和ICU团队。
(zui)终,杂交手术通过心房内膜和外膜的联合消融,李先生13年的房颤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就“戛然而止”。值得一提的是,左心耳是房颤时心房血栓形成的(zui)主要(90%)的地方,在房颤杂交消融手术时,李先生还同时切除了左心耳,即使术后房颤复发,因心房血栓脱落造成的脑卒中的风险也被大大降低。
谈到这次手术,李先生爱人告诉我们,当先生术后被送回病房,一大群医生护士就围了上来,当时李先生还没法正常说话,就看他一直翘着大拇指, 迫不及待地要给燕达·哈特瑞姆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所有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