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燕达医院骨科分别为两名骨科疾病患者实施了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效果明显,解决了困扰患者多年的膝关节疼痛及股骨头坏死问题。成功实施两例复杂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标志着燕达医院骨科在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方面又迈入新台阶。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案例分享:
患者男性,56岁,诊断双侧股骨头坏死17年,因经济困难未曾治疗,入院时患者双髋活动度基本为0,扶双拐缓慢挪动,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疼痛严重,不能下蹲困难,双髋关节屈曲40°畸形,双下肢肌肉稍萎缩,双髋关节功能活动度:左/右 屈曲:80°/80°,外旋:0°/0°,内旋:0°/0°,外展:0°/0°,双髋“4”字试验(+)。
经科室讨论制订治疗方案,患者虽然年龄偏小,但患者现双髋疼痛症状严重,髋关节功能重度受限,有明确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因患者双髋周骨赘增生较多,手术难度相对较大,预计术中出血较多,双侧同时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决定分期(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间隔1-4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人工关节选择为非骨水泥型,两次手术共出血2000ml(两次手术间隔1周)。患者第二次手术后5天开始扶双拐下床活动,以下为患者术前及术后情况。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或称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其治疗仍然存在较大难度。从上述病例可见即使早期能够诊断但未采取适当治疗将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提前了关节置换时间,增加了手术难度以及手术风险。
在坏死早期治疗目的是期望能够加速死骨吸收以及新骨生成,从而防止股骨头塌陷,保持关节功能,可通过药物治疗(扩血管、降脂、抗凝、促进骨代谢等)、物理治疗(如超声药物导入、冲击波)、微创手术(如髓芯减压、血管介入等)治疗,坏死中期因股骨头软骨面已存在塌陷,治疗目的为提供关节面支撑,期望新骨形成,恢复关节面平整,防止进一步塌陷,保留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置换时间,可采用软骨下植骨、带血管蒂植骨以及股骨近端截骨等治疗,坏死后期关节间隙变窄,功能已经受限,治疗目的则主要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采用表面置换、全髋关节置换等治疗,从而达到在股骨头坏死各期均能够拥有相对正常的关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案例分享:
患者女性,66岁,双膝关节疼痛,行走受限,不能下蹲,双膝疼痛严重,同时行双侧TKA术后症状明显减轻。
术前
术后第四天开始助步器辅助下床行走,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术后1个月行走正常,无疼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变性关节疾患,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滑膜、半月板的损伤及退变。本病女性远多于男性,据报道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以上在X光片上有骨性关节炎表现,其中35-50%有症状,75岁以上人群中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
超过40岁者近一个月来反复出现膝关节疼痛伴有摩擦音,关节晨僵不超过30分钟即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或不伴有膝关节骨质增生)。
骨性关节炎为退变性疾患,所以其早期治疗围绕延缓膝关节磨损进行包括减少负重、增强肌力等。药物治疗分为改善症状及改善病情两类,前者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后者如氨基葡萄糖等,同时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可改善自主症状。
对于中期患者因关节退变明显,症状较重,上述早期治疗手段只能沦为辅助治疗,往往须行关节镜下关节冲洗、清理术、截骨术等修整关节面使之平整,减少关节腔内致炎因子,改善膝关节负重力线等使膝关节退变减缓,延长关节使用时间。
对于膝关节退变严重、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膝关节疼痛严重及关节功能受限明显者关节置换往往是(zui)终治疗手段。目前膝关节置换手术无论从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手术技术以及手术后功能康复等均比较成熟,术后疼痛症状及膝关节功能等均能够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