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现场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医联体建设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降低医疗成本,2025年3月26日,由河北燕达医院主办的“医联同心 健康同行”医联体签约授牌仪式在燕达国宾大酒店隆重举行。
廊坊市卫健委副主任郝世宾;三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小曼;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廊坊市卫健委医改科科长陈春丽;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邢云芳;大厂回族自治县卫健局局长赵洪岳;三河市卫健局副局长邢燕;雄安新区雄县卫健局副局长何同胜;雄县公共服务局副局长韩亚辉,以及河北燕达医院、三河、大厂、霸州、雄县三十余家医联体成员单位领导和同仁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燕达医院医疗院长李辉主持。
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致辞
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首先致欢迎辞,她表示,与三十余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签约,不仅意味着燕达医院医联体合作阵容再次扩容升级,更标志着医联体内多方合作共赢迈上新台阶,开启了燕达医院与各兄弟机构精诚合作的新篇章。“联体”更“连心”,群众有“医”靠。未来,燕达医院将继续发挥医联体牵头单位的优势和担当,通过学术交流、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技术推广、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将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基层各成员单位,促进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更好地为域内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三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小曼致辞
三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小曼在致辞中强调,多年来,燕达医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三河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次燕达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充分发挥了其龙头引领作用,将有力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希望燕达医院强化牵头管理,分享经验技术,带动成员单位共同进步。各单位也要加强沟通,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廊坊市卫健委副主任郝世宾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签约不仅是三河市卫生健康事业及医联体建设发展的大事,更是廊坊市深化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他希望各成员单位能够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医联体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廊坊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群众健康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燕达医院副院长王立介绍医院情况
燕达医院副院长王立详细介绍了燕达医院的医疗优势及医联体服务内容。燕达医院作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已在服务能力、医疗协同、专科技术、医养结合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医联体服务内容涵盖了优质资源下沉、急危重症支撑、学习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将为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打造符合三河实际的医联体运行样板,为全国县域医联体建设提供经验。
在签约仪式环节,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李海玲院长与各医联体签约单位代表逐一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签约完成后,参会领导共同为医联体成员单位授牌,这一举措象征着医联体的正式成立。
在医联体签约代表发言环节,雄县盛德医院董事长苏国强阐述了医联体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医联体区域合作能够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各方医疗资源,实现协同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三河市中医医院院长朱德良也表达了对此次医联体合作的坚定信心。他指出,此次合作将为各成员单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与技术高效流动,减少基层患者就医负担,引导便捷有序的就医模式,是政府大力推行“医联体” 建设的初衷。此次医联体签约仪式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河北燕达医院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3月24日,燕达医院便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正式签署紧密型医联体协议,双方在康复领域的紧密合作不仅强化了燕达医养康相结合的服务品质,为燕达打造银发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奠定了基础。同时,标志着京冀医疗协作再次迎来重大升级,为区域医联体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
河北燕达医院常务院长吴亦鸣接受媒体采访
河北燕达医院医疗院长李辉接受媒体采访
河北燕达医院副院长王立接受媒体采访
未来,通过医联体建设,区域内医疗资源将得到更有效的整合,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分级诊疗制度也将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医联体将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