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最怕什么?
——怕血透通路闭塞、狭窄。
血液透析需要将血液由血管通路引流至体外才能完成治疗,没有通路就没有透析,因此血透通路也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许多患者因常年透析、反复穿刺,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等并发症随之而来。
河北燕达医院泌尿肾病中心一位规律血透3年余的患者半年前曾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5小时就诊,内瘘处可触及搏动,无血管震颤,且当时内瘘超声提示患者头静脉瘘口近段内可见中低回声附壁,静脉溶栓4天,内瘘可触及血管震颤,患者坚持血液透析治疗未行手术取栓。
3月1日,这位患者突然出现动静脉内瘘血管震颤消失,便立即进行动静脉内瘘血管超声检查。急诊超声提示患者瘘口宽约0.17cm,瘘口处血流信号暗淡,瘘口近心端6.0cm处管腔内可见中低回声填充,肘正中静脉管腔内可见中等回声附壁,血流信号充盈缺损,患者可用血管资源非常有限,情况十分危急。
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通路,突发状况猝不及防,为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通路,肾病科透析通路小组急诊对动静脉瘘血栓进行评估,考虑患者肘正中静脉内瘘血栓已肌化,瘘口处狭窄伴血栓形成,急诊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动静脉内瘘狭窄切除重建术。
手术在19:31开始,术中采用B超引导取栓,将全部血栓取出后行动静脉内瘘切除重建术。21:30手术顺利结束,共耗时120分,动静脉内瘘搏动、震颤良好,内瘘复通成功,安返病房。患者次日使用内瘘正常血液透析,避免了临时置管同时保障了内瘘侧血管。
【延伸科普】: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透析患者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患者借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动静脉内瘘建立后,静脉由于血流量增多,压力增高而扩张,静脉动脉化的血管逐渐变得粗大,透析时直接穿刺比较容易,为透析治疗提供方便,并保证足够的血流量。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占永 久性血管通畅的90%,可发生于建立内瘘后的任何阶段,其临床表现为内瘘血管杂音及震颤消失、血液透析穿刺后无法引出血液,致使无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必须清除血栓或重建内瘘。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有哪些原因?
自身血管条件差:常见于高龄、糖尿病、反复静脉穿刺、高血压等因素导致的血管硬化和破坏,或静脉较细。
手术操作原因:是早期内瘘血栓的主要原因,手术操作致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吻合口太小、静脉或吻合口扭转、吻合口狭窄等。
局部压迫:包扎过紧、佩戴腕部首饰、局部血肿压迫、体位不当致内瘘受压等。
内瘘使用不当:如过早使用,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造成静脉壁损伤。透析后压迫止血方法不当、包扎过紧或压迫时间过长。
全身因素:低血压、高凝状态、腹泻、脱水过多致低血容量。
如何预防动静脉内瘘阻塞?
1、治疗后压迫止血时间为15-20分钟,不宜过久,时间过久会因血流不畅发生凝血。
2、止血加压的力度不宜过大,达到既不出血而又能触摸到血管杂音为宜。
3、除水不宜过多,当溶血量过度降低,血管充盈不佳,在拨针后加压止血会使动静脉内瘘中血流更加缓慢发生阻塞。
4、血压不宜过低,血压过低会使得动静脉内瘘充盈度降低血流缓慢发生凝血。
5、治疗除水后血容量降低,动静脉内瘘的充盈度差,有瘘的肢体不宜上举。曾有患者在治疗回家的路上,乘坐公交车时用有瘘的手臂上举抓扶吊把稳定身体,下车后发现动静脉内瘘血管振颤消失,返回医院后动静脉内瘘已完全阻塞。
6、患者自身的高凝状态也是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之一,应和医生沟通根据病情是否可用一些抗凝药物。
河北燕达医院肾脏内科在北京朝阳医院派驻专家刘航主任的带领下,与泌尿外科合作成立血管通路小组和腹透小组保障透析患者生命线,可成熟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动静脉内瘘狭窄扩张术、长期(半永 久)透析导管置管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腹膜透析导管复位术等。血液净化中心可开展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腹膜透析、自动化腹膜透析等,每周三开设腹膜透析门诊可为腹膜透析患者随访、更换外接短管、腹膜透析液加药、腹膜平衡试验、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等,全方面保障肾衰患者需求,让广大患者朋友无需进京即可享有相关诊疗减少患者时间及经济负担。
泌尿肾病中心杨云波、李艳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