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的乌大爷(化名)今年82岁,2个月前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减少,一下子瘦了 15公斤。在家属的陪伴下,乌大爷来到燕达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图1),发现其胃体:中下段小弯侧可见粘膜隆起粗糙不平,取病理。病理显示:轻度慢性炎,局灶呈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出诊医师以“胃体粘膜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 收住院,并立即安排了色素胃镜检查(图3),显示胃体:粘膜欠光滑,皱襞排列规整,中下段小弯——后壁可见一2.0*2.5cm大小发红的0-IIc病变,用ME-NBI观察可见DL(+),IMVP(+),IMSP(+),靛胭脂染色可见不染。后续完善超声胃镜检查(图4):显示胃体:中下段小弯——后壁可见一2.0*2.5cm大小发红的0-IIc病变,注水后置入超声探头,各层粘膜均匀显示,无异常回声。
最终,考虑其为胃体粘膜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综合考虑为0-IIc型早期胃癌可能性大。得知诊断结果的乌大爷很是震惊:“胃癌?!还能治好吗?”
消化内科团队耐心地为乌大爷及家属解释病情,并制定了创伤小、恢复快的胃镜下微创治疗方案,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成功为其实施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成功将病灶切除(图5)。
整台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出血量极少。术后第六日开放饮食,没过两天便康复出院了。切除的病灶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胃体)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呈粘膜内癌,肿瘤均未超过粘膜肌层,各切缘及基底切缘切净。结合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早期胃癌(图6)。ESD手术成功、完整的切除。
疾病科普:
早期胃癌:肿瘤的浸润局限于黏膜或者黏膜下层,无关病灶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其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活检。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胃镜、色素内镜等在临床工作中的不断使用,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较前提高。约有80%的早期胃癌患者无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轻度非特异性症状,比如消化不良,或者轻微上腹部不适、食欲缺乏、疲倦,或者饱食后剑突下腹胀、烧灼等,多可自行缓解。
因此早期胃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当因为明显症状而就诊被发现时,往往已是进展期。定期完善胃镜检查,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科普:
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胃癌、肠癌、癌前病变及胃肠粘膜下疾病可完全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免除了更大的手术创伤,这就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该治疗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刀、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结、直肠的粘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ESD治疗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胃ESD的绝 对适应证:
1. 病灶大小≤2c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2. 胃黏膜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
胃ESD的相对适应证:
1. 病灶>2 cm、无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2. 病灶≤3 cm、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3. 病灶≤2 cm、无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4. 病灶≤3 cm、无溃疡的分化型浅层黏膜下癌
除以上条件外的早期胃癌,伴一般情况差、 外科手术禁忌或拒绝外科手术者 。
消化内科黄婷婷供稿、融媒体处编辑
2022年11月(燕宣14/总第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