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77岁、面临着截肢风险的男性患者黄某在河北燕达医院附属燕达医院血管外科得到成功救治,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患者左下肢病变 痛苦不堪
黄某于7月19日来燕达医院就诊前,已经间歇性跛行3年之久,之前曾因左下肢发青发凉、疼痛,小腿肌肉酸痛,足趾活动受限,无法安静入睡等症状就诊于廊坊域内多家医院,因治疗效果欠佳,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被紧急转入燕达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近一步救治。接诊到黄某的侯国峰主任,为其进行详细查体,并结合下肢CTA检查及既往跛行病史,确诊黄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伴有血栓形成。而且,黄某的肌红蛋白已经达到上限、无法测出,说明肢体肌肉已经出现严重缺血坏死,需要紧急治疗。
4次手术 患者终于免遭“截肢”灾难
为了挽救黄某的左下肢,侯国峰主任紧急完善相关检查后,第一 时间给予其“左股动脉置管溶栓术。”
溶栓术后,黄某的下肢缺血症状并无减轻,反而进行性加重,出现了花斑,肌红蛋白也持续不降。朱广昌主任和侯国峰主任考虑如不紧急取栓,可能面临截肢风险。7月20日,侯国峰主任又急诊为黄某行“左侧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中取出大量陈旧血栓。因病人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取出后肢体远端动脉很快再度血栓形成,故取栓后,侯国峰主任选择留置溶栓管给予溶栓观察治疗。
取栓术后,黄某下肢皮温逐渐恢复,但是足部温度仍不见明显回升,且逐渐出现苍白,足趾挛缩、疼痛。侯国峰主任考虑其可能肢体远端足底动脉闭塞,以至于血运无法恢复,继续下去保足困难较大,便于7月22日为黄某行DSA造影下膝下血管吸栓,小球囊扩张打通足底血管。
经过吸栓、球囊扩张膝下血管后,黄某足部血运逐渐恢复,皮温变暖,颜色红润,足趾运动功能恢复,肌红蛋白直线下降。正当所有医护人员都为其高兴的时候,黄某肢体却开始肿胀,而且愈加明显,并逐渐出现张力性水泡,小腿肌肉再度出现疼痛,不好的征兆再次出现——黄某出现了“骨筋膜室综合征”。如若不积极治疗,筋膜室压力会进一步加剧,下肢血管可能会因外源性压迫而闭塞,导致肌肉缺血坏死,不得不截肢。7月24日,血管外科在朱广昌主任和侯国峰主任的主持下经过讨论急诊为黄某行“左下肢骨筋膜综合征切开减张术”,术中发现黄某骨筋膜处可见肌肉爆破式疝出。经过曲折的救治,黄某下肢及足部水泡逐渐消退结痂,皮温恢复,肿胀消退,运动功能也逐渐恢复。
8月4日,血管外科在局麻强化下为黄某进行减张口缝合,8月5日,为其换药时可见缝合切口无张力,双下肢周径对等,血运良好,肢体主动运动明显改善,感觉明显恢复。血管外科不仅保住了黄某濒临坏死的肢体,而且保住了其运动、感觉神经功能。黄某对血管外科的精湛医术赞赏有加,对医护人员多次表示感谢,并几度感动落泪。
8月4日,减张口缝合
据侯国峰主任介绍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老年患者一旦出现下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酸胀、疼痛而被迫休息,几分钟后又可行走)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这样不仅能大大节约治疗成本,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截肢带来的痛苦。
血管外科侯国峰供稿、宣传中心编辑
2020年8月(燕达内宣15/总第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