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早晚开始变凉,不少老年人腿部开始出现畏寒、发凉等症状,一些老年人步行一二百米后,便会出现下肢疲劳、酸痛的感觉,不得不休息一段时间再出发。有人认为这只是“老寒腿”犯了,不必太紧张,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河北燕达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朱广昌介绍:下肢出现凉痛肿的症状,有可能是发生了‘腿梗’。很多人熟悉心梗、脑梗,但对腿梗的了解却知之甚少,其实无论是发病率、治疗难度还是危害程度,腿梗都不亚于心梗和脑梗,它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治疗,病情最终有可能会发展至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腿梗”到底是什么梗?
腿梗,医学上称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俗讲就是下肢动脉发生了栓塞。下肢动脉硬化是由于血液供应障碍而出现的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症状。出现这种疾病,往往提示心脑血管也存在严重缺血问题,患者需要留意一些危险信号,并及时就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由轻到重可分为四期:
Ⅰ期:轻微症状期,多数患者出现下肢怕冷、感觉麻木、行走易疲劳等症状。
Ⅱ期:间歇性跛行期,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又出现。
Ⅲ期:静息痛期,病变进一步加重,休息时出现肢端疼痛症状。它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疼痛部位多在患肢前半足或趾端。
Ⅳ期:溃疡和坏疽期,患肢缺血加重,出现肢端溃疡,严重者可发生肢体坏疽,合并感染加速坏疽。
“腿梗”易伪装,别与老寒腿和腰间盘突出混淆
由于下肢动脉硬化的症状并不典型,极易与“老寒腿”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老寒腿”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俗称,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站立行走时需先活动几下关节才能迈步,病人还可能会出现“O”型腿。而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出现下肢疼痛、间隙性跛行等症状。但一般从症状上来说,一走路就疼痛可能是腰椎病,走一段路才开始疼痛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
“腿梗”有没有,“一看二摸”便知道
“一看”皮肤颜色,跟之前比,有没有变得苍白,缺少血色。“二摸”下肢皮肤温度,有没有温度降低;再用手指指腹放于足背的中间,触摸足背动脉,有没有搏动减弱,甚至摸不到搏动的情况。如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原因通常是下肢动脉硬化;如双脚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要警惕大腿部位的动脉等位置相对较高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此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三高”人群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要多关注足背动脉搏。
预防“腿梗”这样做
第一,戒烟,因为吸烟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第二,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第三,饮食方面多吃含维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而少吃含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比较多的食物。此外,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体检,检查腿部是否有斑块形成,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腿疼,特别是伴随下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到正规医院血管外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宣传中心
2019年9月(燕达内宣11/总第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