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河北燕达医院血管外科收治了一位76岁的姜先生,老人家左上肢毫无诱因地疼痛且触感冰凉,经查为肱动脉血栓栓塞。考虑到患者是一位有多年房颤病史的罕见“右位心”,血管外科随即邀请心内二科住院总医师李胜朝会诊。
对于这位右位心,李医生有些犹豫,在请示科室主任谭琛后,建议患者取栓后转入心内二科继续治疗。因为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谭主任判断此次血栓很可能是房颤导致的心源性栓塞!姜大爷是房颤卒中的高危人群,如果未来再发血栓,很可能就是致死、致残率更高的脑卒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这样,一段“万里挑一”的医患缘分就此展开……
心肝脾肺肾都是反的?!
会诊时听说患者是“右位心”,当时只是觉得好奇,真正当姜大爷转了科,才让包括谭主任在内的全科人“大开眼界”。
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心电图检查,却做出“反向图像”,做身体检查时用听诊器,但“心音听不到”!
原来,和正常人心脏在左边相反,姜大爷的心脏长在了右边,而且属于“右位心”中的“镜面右位心”,即除了心脏,肝脏、肺脏、脾脏等胸腔内其他脏器位置也发生了“乾坤大挪移”,恰如正常人身体脏器位置在镜中的映像。
医学资料显示,“右位心”在自然人中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一~二,公开报道这类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案例也是少之又少。姜大爷该如何进一步治疗呢?
防血栓是重中之重
自己具体有多少年的房颤病史不清楚,但肯定十几年前就被确诊过,姜大爷因没有任何房颤症状,一直没当回事儿,也从来不知道房颤会导致血栓栓塞,需要长期吃抗凝药物。
临床上像姜大爷一样的患者非常多,房颤抗凝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让谭主任忧心忡忡:房颤没有症状,不等于不会诱发血栓!这次姜大爷不幸中的万幸是栓塞发生在上肢,且及时就医,如果是脑梗塞,后果将不堪设想。
针对患者的情况,谭主任和患者沟通:要么终生服用抗凝血药,要么用左心耳封堵术这种微创手术,闭合血栓发源地—左心耳(大约9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来降低房颤中风的风险。最终患者和家属选择了做左心耳封堵手术。
一场“逆式而为”的左心耳封堵术
自从决定实施左心耳封堵术,谭主任立即启动MDT会诊机制,邀请北京朝阳医院刘兴鹏、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北京朝阳医院超声科吕秀章教授等多位不同亚专科的专家组成会诊小组,实时商讨姜大爷的手术方案。
术前心脏CTA显示,姜大爷虽为“镜面右位心”,其左心耳解剖形态相对较好,符合左心耳封堵手术要求。但毕竟患者身体构造特殊,除了周密、详细的手术方案,谭主任还邀请心外科医生待命,如果术中出现特殊情况,利用外科手段进行心耳夹闭。
尽管都是超级熟手,整个手术团队仍然是“小心翼翼”。因为虽然手术操作流程一样,但一切全部得反着来:穿刺左侧股静脉-左侧位房间隔穿刺-左心耳造影-放置封堵器……不管是术中全程引导食道超声的吕教授,还是手术操作的曾教授和谭主任等术者,大脑中时时要绷着一根弦。
“所有的手术习惯、手术走向都是反着的,我们只能把思维、手法翻转180度来进行。简直和以往训练了20年的医学习惯完全相反,一度我们都觉得自己突然变笨了,就像大陆司机突然到了香港开车,特别考验思维和心理。”曾杰教授说。
最终,2019年8月2日,国内首例“镜面右位心”的左心耳封堵手术在河北燕达医院心内二科顺利完成。在超声监测下,可以看到封堵器的伞形封堵装置准确地植入了患者的左心耳,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此项手术业内公认的“PASS”成功标准原则,而这种微创介入手术,耗时只有一个多小时。
出院前,在征得姜大爷及家属的同意后,我们用视频记录下了姜大爷对此次燕达就医的真实感受。希望此次成功的左心耳封堵手术,能为这位“万里挑一”患者的心脏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内容来源: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编辑整理:宣传中心、网络营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