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两天的阴雨天气后,燕郊的气温并未“有所收敛”。虽然还有十几天时间,这难熬的“伏天”就要结束,但对于被收治在河北燕达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热射病患者来说,高温带来的致命威胁仍然存在。
2019年7月31日下午5点40分,35°的高温“热浪”还在继续,一位高热昏迷的患者被工友紧急送至河北燕达医院急诊医学科。这位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露天建筑工人,连续多个小时的高温作业,令他出现了头晕、浑身无力、烦躁不安的症状。
到院后,医生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及诊断,此时患者体温高达41°多,且出现呼吸不畅、血压不稳、肝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医生最终确诊患者为热射病,并采取气管插管、迅速降温等抢救措施,目前患者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图片来自网络
据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冯艳斌介绍,“从往年的接诊量来看,中暑高发期一般在7、8月份。今年入伏以来,基本上每天都有患者因为中暑前来就医,这位患者是目前中暑情况最为严重的。”中暑按照病情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而热射病是最为严重的中暑症状,如果不及时妥善救治,其死亡率高达70%,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高发人群:高温作业者、老人及儿童
高温中暑并不罕见,一般情况下,人体在37度左右可以保证“冷热均衡”,但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人体调节系统会紊乱无法正常散热,严重了就会导致“热射病”。“热射病的发病群体一般是夏季户外高温长期作业的体力劳动者,还有体质较差的老人及儿童。”
据冯艳斌护士长介绍,热射病的先兆症状为头晕、多汗、四肢无力、极高的体温等,如不及时救治,后面会出现肝功能、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的表现,是一种极其特殊、生还率很低的病症。极大部分热射病患者因为疾病初期出现过脑水肿、脑神经功能损害,即便生命抢救过来,也都会或多或少留有后遗症状,有些病人也许会成为植物人状态。
急救:立即带至阴凉处进行降温处理
冯艳斌护士长提醒,如遇高温中暑或热射病患者,应立即将患者带至阴凉处进行降温处理,有条件的可以将患者置于空调环境,除去衣物帮助散热,补充淡盐水或清凉饮料。热射病患者最重要的是头部降温,可以拿冰袋或者冷饮,用毛巾、手帕或者衣服包起来,在患者头部或大动脉部位进行降温,用冷水擦洗或者直接浸在冷水里面。及时妥当降温处理然后迅速送医救治。
另外,夏季高温时间段,一定要尽量避免长期、高强度户外工作,平时注意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还要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
宣传中心
2019年8月(燕达内宣02/总第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