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柱,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医疗卫生事业居功至伟,但是医患关系紧张、舆论对医疗卫生行业诟病不断等尴尬的事实,其实都是在提醒我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医疗卫生事业满足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迫切需要。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必须体现行业核心价值观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竞争等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促进了社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也影响着社会,这不可避免地对医疗卫生行业造成不良影响。在多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医务工作者产生了信仰危机,逐渐抛弃了传统医学中“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的医德思想,情感缺失,漠视病患,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逐渐丧失。一些医务工作者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在给病人诊断时开大处方、过度诊疗等,导致社会对医生群体的信任度下降,医患矛盾增多。因此,构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用卫生职业精神来凝聚共识、武装头脑、振奋士气非常及时和必要。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激发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从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考量,如何践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白求恩精神是卫生行业多年传承的职业精神,它不但有永恒的价值,而且是社会的“召唤”。卫生行业既是窗口行业,又是服务行业,处于社会前沿,直面患者,接近群众,关乎民生,其根本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把工作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要具备一种社会责任感,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忠诚于医疗卫生事业。在医疗实践中坚持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汲取各家之长的医学求知精神,不断积累经验,运用自己的平生所学,服务患者,守护生命健康。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医学与社会相互信任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医患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一方面,部分医务工作者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至上,一切为了个人利益,医学的人道主义、利他主义被抛至脑后,在这种思想指引下,部分医生夸大病情、开大处方,对患者缺乏基本的诚实,导致患者对医生失去信任。另一方面,社会上部分媒体夸大某些医生的个人不良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媒体舆论一边倒,集体谴责医生,这对于医生来讲是不公平的,这也导致了医患之间信任的缺失。为了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必须要坚守住职业“善心”,对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一定要有耐心和诚意,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是坚持至真至善、崇德尚义。做好医疗卫生工作,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高超的技术,更要有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医者仁心。古人云:“无恒德者,不可为医”,中国传统医学首先是以“仁爱”立医,慈善为本,道德为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在中医界深入人心,为医者所必读、必知、必行。“大医精诚”提出的医者“至精”、“至诚”、“至善”之心,是中华传统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的代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医疗卫生行业发挥了精神引领作用。现代卫生职业精神要注重传承传统医学的“仁心仁术”,让传统医学提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倡导卫生工作者既重视生命价值,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常怀悲悯之心,以德立身,以德做人,以德施治。